道家文化學者陳鼓應走進鄭州,重新解讀《老子》文本
2021/10/14
陳鼓應,享譽國際的道家文化學者。他1935年出生于福建長汀,師從著名哲學家方東美、殷海光,曾執教于臺灣大學和北京大學,被北京大學聘任為“人文講席教授”,現為《道家文化研究》學刊主編。著有《悲劇哲學家尼采》《老子今注今譯》《莊子今注今譯》《道家的人文精神》《莊子人性論》《莊子解讀》等十余部論著。10月10日,陳鼓應先生作為天一文化講壇第十二期嘉賓,在鄭州圖書館帶領現場及線上直播間近二十八萬觀眾對《老子》文本進行了重新解讀。
講座一開始,陳鼓應先生娓娓道來自己早年間輾轉中國臺灣、美國等地求學任教的坎坷經歷。他坦言自己也曾目睹戰爭帶來的苦難,在困頓的日子里,老子“柔弱”、“進道若退”、“福禍相依”等言說賦予了陳鼓應先生在困境中生活與思索的動力。
已是耄耋之年的陳鼓應先生專為中學生與初學者修訂的《老子今注今譯》已于今年出版,該書同時入選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《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》?!独献印穫鞒袃汕в嗄?,當中蘊含著深厚的普世價值。
“‘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’我的孫子剛會開口說話時,我太太就教他背誦《老子》。”陳鼓應先生說道,“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,中國擁有著五千年的傳統文化,應該讓學生讀一些經典,讀詩詞歌賦、讀《老子》,這將會滋養孩子們的一生。”
“大家請讀第五十五章內容,這章有兩個重要的概念,一是‘赤子’,二是‘和之至’。”陳鼓應先生帶領著觀眾對《老子》部分章節逐字逐句的研讀,“‘赤子’‘嬰兒’等意象在《老子》中經常出現,這與尼采的精神三變有相通之處。”《悲劇哲學家尼采》是陳鼓應先生的第一本著作,“老子和尼采都用到了‘嬰兒’‘ 赤子’等意象指代人類生命理想狀態,一中一西,遙相呼應。”
如果說《悲劇哲學家尼采》奠定了陳鼓應先生的學術基礎。那《莊子今注今譯》則是其用力較深費時多年的心血之作。“老子的‘和之至’中隱含著三層意涵,與莊子提倡的‘天和’‘人和’‘心和’相通。” 陳鼓應先生對于《老子》充滿理性的解讀啟發了不少觀眾。“‘柔’字在《老子》中共有十一見,‘柔弱’是‘無為’的一種表述,是中華民族中堅韌的側寫。”
講座的最后,陳鼓應先生提到《老子》第三十八章中的“夫禮者,忠信之薄,而亂之首。”如今有不少學者會誤將老子視為反倫理道德者,陳鼓應先生則不這么認為。在他看來,孔子與老子在仁愛、孝慈、忠信等倫理要目上有不少共通之處。老子的“道、德、仁、義、禮”其實是基于更宏闊的整體視野,需要人們辯證地去理解。
現場觀眾們在陳鼓應先生的帶領下一同到老子、莊子、尼采等人的精神世界中遨游,兩個小時轉瞬即逝。陳鼓應先生也意猶未盡,他與觀眾們約定有機會再來鄭州與大家交流分享。
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,免费无码国产完整版AV,色偷偷色噜噜狠狠网站久久地,美女裸体黄网站18禁无遮挡